【运动科普】必看!运动前要准备这些,才能及时“止损”!
运动对于孩子们来说必不可少 。适当的运动,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,提高身体素质。
但是由于儿童的身体处于成长和发育阶段,协调性较差,反应时间也较成人慢,容易在运动中受到损伤,团体运动更是难免许多身体碰撞导致运动损伤。
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
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,青少年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:技术动作错误、运动前准备活动不足、疲劳状态下运动、场地或器材状况差、在对抗运动中受伤、自身身体素质差、运动时保护不力等。
一部分运动伤害的发生,是因为运动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造成的。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很多,包括运动场地、运动器械、运动设施、毗邻环境,甚至还包括物理化学环境。
4种运动环境的危险,我们要时刻预防
较小的儿童运动时应有成年人陪伴和监护,若想不因环境中可能的风险而在运动中受伤,请注重培养孩子在运动前检查运动环境的好习惯,从带领孩子一起排查运动环境危险因素开始:
◆ 危险的自然环境
户外场地运动时请注意远离道路、建筑工地、山体、水体;目前较流行的跑步,应选择安全的路线,最好在远离车辆、比较封闭的公园道路进行;如果在晚间跑步,还要注意选择照明条件好的路段。
其他活动选择场地时尽量避开有坡度的场地,减少跌倒的风险。
◆ 运动地面的危险
运动前一定要检查场地有无凹凸不平的地方,有无凸出或下陷的井盖、排水孔洞,有无影响运动的台阶、沟坎、裂缝,有无翘起的地垫,有无影响运动的砖头、碎石等杂物,有无玻璃等尖锐物品。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或隔离。
◆ 运动器械、运动设施应无质量问题
使用杠铃、单双杠等运动器械和运动设备前先检查器械和设备有无老化、松动、破损、摇摆、不稳等状态,运动设备有无突出的尖锐部件。一旦发现应放弃使用,不能存有侥幸心理。
◆ 环境条件差、天气不良时运动更危险
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,温度过高或过低,湿度太大,风速过快,或运动环境受到强光、噪声等不良理化环境影响,都能影响运动时的反应和技术动作,容易造成损伤。大雨、大雪、雷电、台风、雾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运动。
这些环境危险因素往往是可以被提前发现和清除的,也就是说,因为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而造成的运动伤害是可以避免的。
儿童进行运动锻炼,为的是增强体质,体会快乐,但如果不注意运动安全,在运动过程中受伤,会让你失去健康和快乐。因此,请每位家长、教师、儿童、青少年牢记:保证安全是运动锻炼的底线。
如何降低运动伤害的风险?
◆ 运动前要先热身
在运动前做些准备活动,热热身,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,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,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,让身体更适应即将来临的运动。不热身或热身不充分,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◆ 使用适当的运动防护用具
如在滑冰时佩戴头盔、护肘、护膝;在踢足球时佩戴护腿板;在骑行越野自行车时佩戴头盔等。
请注意,佩戴的防护设备一定要大小合适,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佩戴,否则无法发挥保护作用。
◆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
运动不逞强,不带病运动,不疲劳运动。儿童、青少年切记,不要进行无畏的尝试,如单双杠等需要一定技术基础的运动,不要逞强冒险,不要轻易尝试有难度的动作。生病、疲劳状态下应主动休息,停止运动。
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
运动时应穿适合自己身材大小的运动服和运动鞋;不在身上携带钥匙等尖锐、坚硬的物体和饰品。
如果条件允许,平时戴眼镜者,运动时应换上运动眼镜。
◆ 提前学会一些急救技能
常见的运动伤包括扭伤、脱臼、出血、骨折等。平时应主动学习一些针对这些伤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,在自己或他人受伤时,第一时间给予正确救治。
运动时骨折怎样处理减少损伤?
骨折是运动伤害中较为严重的一类损伤,其后果比较严重,现场处理有一定难度,需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。
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人,在运动过程中遇到自己或者别人发生骨折时,能做些什么?
◆ 保持冷静
保持冷静的心态,是保证正确处置损伤、减少操作错误、争取急救时间的关键。如果是别人发生骨折,即使你不会任何急救技能,也应该尽量安抚伤者,避免伤者自己慌乱影响救治或造成二次伤害。
◆ 积极求救
在发生骨折时,应该尽量寻求帮助,可能的救助对象包括:打120急救电话,向专业机构求助;找一起运动的人、路过的人共同处理等。
◆ 判断伤情,先救命,后治伤
骨折的类型很多,骨折时还可能伴随其他伤害,作为没有医疗专业背景的普通人,应该以先救命、再治伤为原则,进行现场救治。
运动伤害现场,首先要关注受伤者的呼吸和心跳是否停止、有无大出血、有无意识等可能致命的损伤,及时进行心肺复苏、止血等挽救生命的操作。在没有危及性命的情况下,再处理各类损伤。
◆ 进行止血、包扎
如果是开放性骨折,应首先进行止血和包扎处理。
止血方法多样,医院外现场常用的有指压止血法、加压包扎止血法,应根据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方法。现场对损伤的包扎应利用现场可能获得的资源,如干净的毛巾、洁净的保鲜膜等。
◆ 固定患处
正确良好的固定能减轻病人疼痛,防止进一步损伤,为转移搬运奠定基础。现场一般没有条件使用颈托、脊柱板等设备固定,往往只能利用现场能够找到的木板、硬纸板、树枝、杂志等作为临时夹板。固定时应遵循主要的原则是:
①随时检查意识、呼吸、脉搏和严重出血情况并处理。
②夹板长度应能将骨折处上/下一个关节一同固定。
③骨折端如有暴露,不要拉动,不要送回伤口内。
◆ 小心谨慎地搬运
搬运不当可能造成比骨折本身更为严重的后果,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脊柱受伤后,由于不正确的搬运,加重脊柱损伤,造成瘫痪,如无把握,不要轻易尝试。搬运应遵循下列原则:
①随时检查意识、呼吸、脉搏和严重出血情况,并进行处理。
②先止血、包扎、固定,后搬运。
③如无必要,不要移动伤员。
④使脊柱和肢体在一条轴线上,防止损伤加重。
骨折的处理需要根据不同病情而开展不同应对措施,对于非医疗专业人员来讲,应该实施力所能及的救助,本着先救命、再治伤的原则,积极寻求帮助,及时送专业医疗机构救治。
(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